2010年9月17日 星期五

[院生:許皓鈞、許皓鋐] 定心修心的圍棋學習路 (賴佳菁博士論文-附錄)

取自於【夢駝林綜合社群】http://benjamwu.dlinkddns.com/twngo/read.php?tid=265


【本文事先經許根弦許爸爸的授權,於本社群刊載,謝謝】

學生B  許皓鈞  (第二、三屆院生家長後援會副會長許根弦之長公子)
※個人基本資料﹕業餘六段 長子
2002 啟蒙‧2005 初段‧2006 二段‧2006 三段‧2006 四段‧2007 五段‧2008 六段

學生C  許皓鋐  (第二、三屆院生家長後援會副會長許根弦之次公子)
※個人基本資料﹕業餘六段 次子
2005 啟蒙‧2007 初段‧2007 二段‧2007 三段‧2007 四段‧2007 五段‧2008 六段
※家庭成員資料﹕父-專業人員;母-上班族


定心修心的圍棋學習路

在棋院裡見到兄弟對弈的畫面,周圍更佇立了些旁觀者。數理資優生的哥哥和穩如泰山的弟弟,由一路追趕的競逐到平等對局的棋力,兄弟之間雖有南轅北轍的個性,卻因圍棋而有另一種與眾不同的溝通方式。圍棋走入家庭的機緣,係因父母遍尋定心的良方,終覓得圍棋得以安定孩子的心靈,啟迪孩子聰慧的潛能。

動如脫兔的孩子踏入靜如山嶽的棋枰

幼時好動的皓鈞,常帶給父母無法掌握、時而找人的窘態。父母將他送到蒙特梭利教學模式的幼兒園就讀,期能改善好動的行為特質。剛好母親上班的地方有一間圍棋教室,遂興起以圍棋療育孩子好動行為的想法,於是展開與圍棋結緣的起程。

不同階段的良師

上完一年的圍棋課程,父親不時觀察他的學習狀況,並與老師協調溝通而得以轉至符合能力的班級。爾後,父親在與其他家長互動的過程中得到不同師資的訊息,適時地在不同棋力的發展階段,評估皓鈞的圍棋學習狀況,而轉換至不同受教的老師。隨著棋力的提昇,皓鈞慢慢地學習如何安靜,個性也慢慢隨之穩定下來。

獎盃的魔法

與哥哥差四歲的皓鋐,從小常與父母、哥哥至棋院,在二歲多時對「圍棋比賽」、「獎盃」早已朗朗上口。每當週末哥哥至棋院下棋,在接送的過程中皓鋐總在棋院內到處遊走和棋院的小朋友、師母都成了好朋友。

哥哥的奬盃是皓鋐的最愛,哥哥成了皓鋐的偶像和追逐的目標。圍棋的種苗已深植皓鋐的心中。

初生之犢的勇氣

適逢老師新開入門班,四歲多的皓鋐也開始接觸圍棋。每週一堂固定的團體課和週日下棋的生活行程成了他的習慣。當年長的圍棋班同儕,仍一一數著氣以判定死活時,中班的皓鋐常一語點出死活,老師覺察到他下棋的天賦。因此,五個月後老師改採每週一次的個別指導課。

年屆五歲的皓鋐參加第一次圍棋比賽,賽前父母只當是孩子的初體驗,未料他以最小的參賽者,榮獲戊組亞軍。第一次比賽得獎的經驗給了他無比的勇氣,也激發他對圍棋的熱愛。

全家一起的歸屬感

父親是一位具想法和行動力,對生命充滿熱情的人。他在家自行組裝家中特有的棋桌並創造家中生氣盎然的氛圍。家中最特別的是,最大的主臥室是全家人的書房,全家人常聚其中,書房內有電腦和各類書籍,孩子可以自由取得他們想看的書。爸爸形容他最常躺在二兄弟床墊中間,聽他們談學校的許多趣事,在不知不覺中甜蜜的睡著。也因此,兄弟自小培養了喜愛閱讀的習慣,尤其是以自然科學為主。

兄弟檔的院生生活

皓鈞哥哥升上五段時,水到渠成的進入台灣棋院成為院生,而弟弟皓鋐也同時進入育成班成為預備院生。爾後,皓鋐很快地通過徵選成為院生之一。父母總是不辭辛苦地,假日帶著他們北上至棋院上課下棋,而父親也熱心地參與院生家長聯誼會的事務,為院生們詳實地記錄月賽的成果。

由言談中,可以感受到父親對兒子品格教育的重視。他不重視成績的競逐,也不給予孩子過度壓力,尊重孩子興趣的選擇,卻重視學習環境和老師對孩子的影響。他提到啟蒙老師的重要性,認為啟蒙老師在開始的奠基應重視基本功的建立,應該一步一步地堆砌實力,非貪圖快速成功而企圖尋求致勝的捷徑。他認為家長的責任就是幫孩子找一位最好的老師帶領入門。

對於孩子教養,他抱持著輕鬆以對的心情。他選擇一段時間的放手與觀察,以確定哥哥對於圍棋的定位,在於一種興趣而非一種狂熱。對於年幼的皓鋐,隨時變動的想法和興趣,他決定要給他想要學習的支持,為他尋找好的啟蒙教師。他把人生的主權交給孩子,想盡辦法給孩子最好的資源與支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