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台灣棋院網站
http://www.taiwango.org.tw/
*雞與蛋的問題
*台灣圍棋的契機
台灣圍棋之道-翁明顯專訪 採訪報導/陳採雲
*熱情是最大的財富
談到「台灣圍棋」就一定要提起「台灣棋院」,想要窺探台灣圍棋之道,那就不得不走訪熱愛圍棋的棋院創辦人「翁明顯」。
台灣娛樂事業龍頭的翁明顯,許多媒體對其精準的賺錢眼光都大加讚揚,然而圍棋這項「志業」並不會為他增加財富,為何翁明顯還熱衷此道,投下大筆資金成立「台灣棋院文化基金會」呢?
走進翁明顯辦公室,那張下棋的方桌最引人注目,沒有大企業家架子的翁明顯一提到圍棋,熱情洋溢侃侃而談,讓人深刻感受到他熱愛圍棋的心。
對於何時愛上圍棋,翁明顯娓娓道來,五歲就會下象棋,念大一時才正式下圍棋,啟蒙老師就是高中同窗施克儉。大一時,就讀成大的施克儉北上台大找翁明顯,於是開啟了翁明顯的圍棋之路。(編按:施克儉目前定居美國,圍棋也有五段的棋力)
翁明顯之後加入了台大圍棋社,棋力有顯著的進步,畢業後事業繁忙,直到民國七十年事業有成,再度重拾圍棋,棋力迅速由初段晉升到六段。民國七十七年「中華民國圍棋協會」成立,第一任理事長由林晉章出任,翁明顯則接續第二任理事長,從此與圍棋結下不解之緣。
被問及「是什麼樣的動機促使您設立台灣棋院?」
翁明顯明白的表示:「我是被感動的,有些職業棋士的風範讓我感動。」他強調,台灣有許多的企業家不計報酬的投入圍棋,除了「熱愛」之外,更多是「被感動的」。
*最有價值的投資
「您認為推廣圍棋對社會有什麼貢獻或影響呢?」講到圍棋的好處,翁明顯可是三天三夜都說不完。
翁明顯認為,圍棋是很有意義的競賽,不僅怡情養性、娛樂又兼具益智,對事業的經營,更有莫大的助益,經營企業如同下圍棋,要講究「布局」要有大局觀,不能隨興而為,要懂得棋子間相互合作關係,才能發揮最大效益。
翁明顯認為下圍棋要具備有五「力」──「棋力、智力、毅力、耐力和體力」,五力均衡才能出「棋」致勝。企業經營更如是,「棋力與智力」代表財力及經營能力,「毅力與耐力」則是遇到困境時,能否不屈不撓、求新求變扭轉劣勢,至於「體力」則是做任何事情都得必備的條件。
對於小朋友學圍棋,翁明顯更是大力推廣,圍棋可培養孩子的思考及邏輯推理能力,一盤棋,可以學會判斷大、小,輕、重、緩、急,更可以從中學習為人處世的基本道理。現在家庭,孩子少,自我中心強,少了許挫折以及與人相處的磨練機會,然而圍棋確實可以提供這方面最好的訓練。
台灣棋院為了培養職業棋士,特別設立院生制度,為了讓更多優秀的小棋手可以進入棋院訓練,今年的院生甄選制度也做了些修改,採取公開比賽甄選,取代過去須由職業棋士推薦的方式,讓遠地無法受教於職業棋士的小棋手們,有機會進入棋院接受訓練。
翁明顯更不諱言的說:「棋力代表國力。」一個國家的國力有多強,看看他們國民總體的棋力就知道,所以從小培育棋手就更顯得刻不容緩了。二十年前韓國的棋力並不比台灣強,如今韓國上班族,每四位就有一位會下圍棋,韓國的經濟成長跟科技也逐漸追上日本。所以他認為把時間和經費多花在圍棋上,這樣的投資對台灣社會是非常有價值的。
*雞與蛋的問題
台灣早有「應昌期」後有「台灣棋院」,擁有如此資源的台灣,除了一些旅日棋手之外,台灣本土棋力水平,相較於鄰國的大陸、日本與韓國就顯得薄弱許多。
對於這樣的現象,翁明顯直言:「這是「雞與蛋」的問題,台灣不乏愛好圍棋的企業家,但是台灣圍棋不能光靠幾個重要事件來感動人心,重點是職業棋士本身,要如何持續讓人感動,讓更多力量持續不斷為台灣圍棋努力。」(編按:提振台灣棋運的大事記:五○年代有吳清源,1965年林海峰成日本史上最年輕的名人(23歲),九○年代的王立誠與王銘琬先後奪得世界冠軍,2003年張栩獲得本因坊刷新師父林海峰的紀錄,2007年周俊勳奪得LG盃世界棋王。)
翁明顯說:「早在二十年前,韓國圍棋環境與棋力水平與台灣同屬「荒漠期」,不同的是,韓國曹薰鉉在獲得首屆「應氏盃」冠軍之後,培養出一個超級徒弟李昌鎬,在不斷的研究與競爭下,棋力雙雙大幅進步,陸續又出現李世石、朴永訓、劉昌赫、宋泰坤等人才輩出,韓國圍棋至此被帶入了全盛期。(編按:曹薰鉉被譽為韓國的圍棋皇帝,他不計回報毫無保留指導後輩的情操讓人動容,這樣的棋士風範怎能不感動人心呢!紛杳而至的企業贊助,形成良性循環,促使韓國棋運蒸蒸日上。)
翁明顯說:「昔日就讀於台南一中的六位同窗好友,組成了六人讀書小組,常常一起相互砥礪,大學聯考時,六人小組中就有五人考進台大,僅有施克儉一人,以成大榜首成績進入成大,他的成績也可進入台大,可見集體研究的力量有多大。」(編按:當時全班考進台大者僅有六人)
翁明顯非常贊成棋士們成立研究會,一群人共同努力,大家互相研究不藏私,在競爭中求進步,在團體中培養開闊的胸襟。棋力強了,品格高了,胸襟開闊了,棋士地位自然就提升了,更多人欣賞棋士的氣度與風範,比賽的贊助自然就會增多了,棋士的收入與經濟也就不成問題了。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已無需爭辯,台灣圍棋最需要的是,大家先有奉獻的精神,雞與蛋才能生生不息榮辱與共。
「應昌期先生後來將圍棋推廣的觸角延伸到上海,您也有佈局海外的計畫嗎?」
談起應昌期先生,翁明顯非常推崇應昌期推廣圍棋的貢獻,但也難掩唏噓的說:「當初被感動的元素若失去了,有多少人會不感到失望呢!」不過翁明顯強調:「目前台灣圍棋是最需要照顧的。」他會把力量放在台灣。
翁明顯再次補充:「應昌期先生非常值得尊敬,三十多年前「應昌期圍棋教育基金會」的成立,是台灣一個非常好的契機。棋士們應該要多感動人,而不是讓熱心的人感到失望。」(編按:1997年8月,應昌期辭世,享年81歲。其中最負盛名的應氏杯職業圍棋大賽,獎金40萬美元,居世界之冠,1988年起,每四年固定於奧運年舉辦,有圍棋奧運會之美譽。翁明顯表示,應先生去世後“應氏”對圍棋的熱忱仍然有增無減,非常值得敬佩。)
*台灣圍棋的契機
有人說:「一盤棋能下得多好,是棋藝問題;能下出多少好局,是抱負問題;但要成為一個成功的一流棋士,就是態度的問題。」在全球化的激烈競爭下,一個真正成功的棋士,最需要擁有的是什麼呢?
翁明顯說:「一個成功的棋士,除了要有永不磨滅熱愛圍棋的心,不斷追求卓越棋藝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廣闊的胸襟,願意奉獻一生給圍棋。」台灣職業棋士的表現,不僅代表個人努力的成績,更代表整體社會共同努力的成果,期勉台灣棋士們,要多努力充實自己的棋藝,提升國際競爭力。
翁明顯特別感動於矽品董事長林文伯,於今年出資增加舉辦兩大賽事,「第一屆棋王賽」與「第一屆中日精英賽」讓國內棋手有更多比賽磨練的機會。翁明顯期勉台灣的棋士們多努力研究棋藝,並培養開闊的胸襟,希望能因此感動更多愛好圍棋的人,甚至感動政府,對圍棋做出實質的幫助。(編按:翁明顯提及義子張栩面露欣慰,張栩除了在世界棋壇有傑出表現之外,更成立研究會提攜許多旅日後進棋士,對台灣圍棋也多有回饋。)
翁明顯主張棋界大融合並強調:「棋院不是我翁明顯個人的,也不是中環集團的,棋院是所有熱愛圍棋的人要共同努力維持的。」他希望有更多優秀的棋手,持續感動像他這樣的人,台灣棋界需要更多的翁明顯。
翁明顯期勉棋手家長:「讓孩子完全投入他所喜愛的圍棋,專注研究與精進,什麼都想要,將浪費孩子寶貴的特質,集中力量專心一致,才能成就『世界一流』。」在「捨」與「得」之間,不但考驗棋士,也正考驗著為人父母的智慧呢!
「世間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圍棋之道亦如是,每一盤棋都是全新的,不能一成不變。
訪談結束後,翁明顯在扇子上簽了一個『變』字,替「翁氏棋道」做了一個最佳的註解。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