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平 pro 談圍棋教育訓練方面 文稿 (引自碁德圍棋天地 blog 的 轉文 )
我覺得隨著時代的發展,獲得一個很好的訓練環境已經不是以前那麼困難了,比如網路圍棋的發展,現在比較容易找到一個棋力相當的對手進行訓練,這樣的話,就沒有必要花很多時間到一個地方與對手或老師面對面對局或學習。如果組織的好,我覺得通過網路上的訓練,可以達到國家隊一倍半的訓練量。做為一個有豐富經驗的職業棋手,我也很想試試能否用這樣的方式(見上文),讓一個不為人知的少年成為最優秀的棋手。於是這樣的方式我收了二個學生,這二位的水平是我讓二子到三子,這在業餘界是非常高的水平了。用我目前新的想法透過網路上的訓練方式,一位經過一年的訓練己經打上職業初段,另一位是個女生,跟我學了一年半,今年也在打職業定段賽....
全文開頭還有一些特別的資訊,站方不方便轉.有興趣的可自行去看
http://tw.myblog.yahoo.com/chitetw/article?mid=332&prev=339&next=-1
最近我看到一篇文章,覺得對家長們是一個非常好的參考,對愛好者也是一個很好的參考。這是《紐約時報雜誌》刊登過的一篇文章,用科學的方法證實了「熟能生巧」的正確性。文章說:「如果檢查一下剛剛舉行的世界盃全部球員的出生證明,你會發現一個奇異的現象:優秀球員大多出生於年初而不是年末。英國國家隊的球員有一半都是出生於1月2月或者3月,在德國,有52名優秀年輕球員出生於春季,只有4位出生於冬季。 那麼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58歲的佛羅里達大學心理教授安德斯·埃裡克松領導著一群學者,試圖弄清楚天才何以成為天才。
30年前埃裡克松就曾經做過一個關於記憶力的試驗,訓練一個人聆聽和複述一個隨機數字,一個人接受了20個小時的訓練後,記憶力的範圍能夠從7位提高到20位,這種記憶力還可以不斷提高,在訓練了200小時之後,他能複述80位。這個實驗表明,記憶力不是基因決定的,記憶是認知過程而不是直覺過程。換句話說就是不管兩個人的先天記憶力差別有多大,這一差別跟他們對信息進行編碼的能力相比,都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學習信息編碼的最好方式是一個後天精心練習的過程。精心練習不是單純地重複一個過程,練習100遍C小調音符,或者下N盤棋到腦袋完全發暈,而是確定明確的目標,即刻得到反饋、並且要像關心結果一樣關心過程。」
從以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人和人的能力的差別上對結果的影響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小孩子成績的好壞取決於大人如何去教導,我想對於圍棋訓練來講,取決與家長與教練兩個方面,小孩子資質的差別通常指家長在對孩子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的培養上造成的後果。而圍棋教練則是在專業技術方面的能力。 我帶過幾個學生,不過在棋界這麼久,自然也有一些經驗,如果小孩子成績不令人滿意,通常家長和教練都會互相埋怨,家長認為教練對孩子不夠照顧,教練則認為孩子的素質不夠好。俗話說「子不教 父之過」,在孩子的培養上,家長的責任更加重大,所以我這篇文章是寫給家長看的,沒有不能成才的孩子,只有不能育才的家長。
在圍棋界有個現象,棋界高手家世不太好的數量佔了大半,這是什麼原因?根據我的觀察,家境好的小孩子個性通常比較可愛、膽子更大,但是通常在面對失敗的時候,缺乏承受力,他們會表現出種種症狀,比如不專心,得意忘形等等,不過他如何表現,其實都可以歸結於對失敗的逃避和尋找借口。我見過家長也同樣採用這樣的借口來解釋失敗,比如心理素質不好等等,這樣對小孩子的影響可想而知了。 家境貧寒的小孩通常比較沉默,但卻更自律、更有毅力,這恰恰是獲得成功最重要的元素,考慮到這個世界的複雜性,弱勢的家庭也更願意通過這條比較單純的路出人頭地。
假設每個家長和教練都能做的最好,那麼將是什麼情況了,那就是總是大部分人還是失敗者,那麼學習圍棋的意義何在呢?我想,圍棋是一種挫折教育、是一面鏡子,可以折射出家長對孩子培養上的一些錯誤,你可以發現他在輸棋時的態度,發現他在優勢下的得意忘形,或者患得患失,而圍棋教練除了專業技術的培養之外,要注意當小孩在做出改變之後要給予正向的反饋,比如發現小孩輸棋後還要纏著跟你再下一盤的時候,你這時應該讓他獲得勝利,換而言之就是要給正確的做法予以獎勵,圍棋教練應該成為幫助家長修補小孩子個性缺陷的專業人士,而不是只是想挑選好苗子的體育教練。
下面讓我們繼續解讀,「埃裡克松和他的同事們,研究了各方面的高手,包括國際象棋、足球、高爾夫、炒股、寫作、擲飛鏢、拼字遊戲和編程。將研究結果編成了一本厚達900頁的書《劍橋專業及專業技能手冊》,其結果令人驚愕:我們通常稱作天才的特性遠遠被高估了。或者說,熟確實能生巧,專業技能—不管是記憶力還是跳芭蕾、編程序、動手術—都是練出來的,而不是天生的。因而那些學習某項技能時以自己沒有哪方面天賦為借口半途而廢的人,其實他們缺少的不是天分,而是成材的願望和苦練的毅力。如果埃裡克松的結論是正確的,將會有廣泛的應用,學生們應該早早地學會按照自己的興趣去發展。社會應該鼓勵上了年紀的人去學新的技能!」
看到這裡我在想,上了年紀的人能不能學棋成為職業初段,我覺得其實是有可能的,可惜圍棋協會斷絕了這種可能,職業段位有年齡的限制。對於政策和規則的制定,協會應該有更為審慎的態度,比如中央銀行在決定利率的時候,要考慮將引發什麼樣的後果,一但看似正確政策出台,就像是下了一步隨手,像索羅斯這樣的高手就會找出其漏洞,製造出亞洲金融危機來。 我寫這篇文章的中途在小區內散了一圈步,看到很多老人聚在一起下象棋,我在想,象棋的市場真是廣大啊,象棋協會應該仔細考慮建立何種賽事制度去發掘這樣市場潛力,不要抱著金飯碗哭窮。
文章還有精彩的,「多數醫生離開醫學院的時間越長,表現越糟糕,但是外科醫生例外,因為他們佔據了精心練習的兩個要素:即刻反饋和明確的目標。 治療乳腺癌的醫生跟外科醫生不一樣,當一個醫生觀看乳房X片時,她無法確定病人是不是得了乳腺癌,只有數周後做切片檢查,或者數年之後病人有沒有發展成癌症,她才知道結果,得不到有意義的反饋,醫生的水平就會下降」。
我曾經在天地上寫過打譜是最低效的學棋方式,可是我覺得這一點受到很多人的反對,現在我告訴你真正的原因是,棋譜上的每一關鍵手,背後隱藏著很深的變化,即使這盤棋是天地上10頁的詳細評論,也難以涵蓋其萬一,你看棋譜時會產生的很多疑問,可是沒有人告訴你對或者錯,就像你看電視講棋,如果解說者總是含糊其辭,你會覺得一頭霧水。上述文章說,醫生沒有及時反饋水平會下降,下棋也如此。所以說圍棋訓練基本可以是這樣的模式進行一定數量的對局,下錯了棋,對手會給你來個印象深刻的即時反饋,然後復盤,老師將會帶給了更多的即時反饋。這樣週而復始,水平的進步就會很快。但是有一點,通常教練是無法花這麼多時間來單獨指導你的,如果有條件的家庭,可以試試這樣的方法。至於打譜,只是在空餘時間,瞭解一下最近的潮流而已,簡單的記一下,不需要去理解。
現在我們來解開為什麼多優秀球員出生於年初秘密,因為年輕球員都是按照年齡分組,這個圍棋也是一樣,當一個出生在年初,一個出生在年尾,1月出生的那個個頭更高,身體更壯、更成熟。教練會心儀哪一個呢?他或許誤以為更成熟者能力更強,但他就這麼選擇了。一旦被選中之後,1月出生的那個得到年復一年的訓練,精心練習和反饋讓他成了精英。
我在天地寫過很多關於曹薰鉉的文章,現在想想曹九段到現在這個地步倒有些奇怪,不知道瀨越教了他多長時間,記得他很快就被趕回國了,如果是這樣他倒是個天才,而李昌鎬也許就是普通之質,只不過在曹薰鉉這樣的名師培養下不能成才也很困難啊,而中國的天才更多是依賴國家隊這樣機制的培養出來的。
我覺得隨著時代的發展,獲得一個很好的訓練環境已經不是以前那麼困難了,比如網路圍棋的發展,現在比較容易找到一個棋力相當的對手進行訓練,這樣的話,就沒有必要花很多時間到一個地方與對手或老師面對面對局或學習。如果組織的好,我覺得通過網路上的訓練,可以達到國家隊一倍半的訓練量。做為一個有豐富經驗的職業棋手,我也很想試試能否用這樣的方式(見上文),讓一個不為人知的少年成為最優秀的棋手。於是這樣的方式我收了二個學生,這二位的水平是我讓二子到三子,這在業餘界是非常高的水平了。用我目前新的想法透過網路上的訓練方式,一位經過一年的訓練己經打上職業初段,另一位是個女生,跟我學了一年半,今年也在打職業定段賽....
全文開頭還有一些特別的資訊,站方不方便轉.有興趣的可自行去看
http://tw.myblog.yahoo.com/chitetw/article?mid=332&prev=339&next=-1
最近我看到一篇文章,覺得對家長們是一個非常好的參考,對愛好者也是一個很好的參考。這是《紐約時報雜誌》刊登過的一篇文章,用科學的方法證實了「熟能生巧」的正確性。文章說:「如果檢查一下剛剛舉行的世界盃全部球員的出生證明,你會發現一個奇異的現象:優秀球員大多出生於年初而不是年末。英國國家隊的球員有一半都是出生於1月2月或者3月,在德國,有52名優秀年輕球員出生於春季,只有4位出生於冬季。 那麼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58歲的佛羅里達大學心理教授安德斯·埃裡克松領導著一群學者,試圖弄清楚天才何以成為天才。
30年前埃裡克松就曾經做過一個關於記憶力的試驗,訓練一個人聆聽和複述一個隨機數字,一個人接受了20個小時的訓練後,記憶力的範圍能夠從7位提高到20位,這種記憶力還可以不斷提高,在訓練了200小時之後,他能複述80位。這個實驗表明,記憶力不是基因決定的,記憶是認知過程而不是直覺過程。換句話說就是不管兩個人的先天記憶力差別有多大,這一差別跟他們對信息進行編碼的能力相比,都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學習信息編碼的最好方式是一個後天精心練習的過程。精心練習不是單純地重複一個過程,練習100遍C小調音符,或者下N盤棋到腦袋完全發暈,而是確定明確的目標,即刻得到反饋、並且要像關心結果一樣關心過程。」
從以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人和人的能力的差別上對結果的影響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小孩子成績的好壞取決於大人如何去教導,我想對於圍棋訓練來講,取決與家長與教練兩個方面,小孩子資質的差別通常指家長在對孩子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的培養上造成的後果。而圍棋教練則是在專業技術方面的能力。 我帶過幾個學生,不過在棋界這麼久,自然也有一些經驗,如果小孩子成績不令人滿意,通常家長和教練都會互相埋怨,家長認為教練對孩子不夠照顧,教練則認為孩子的素質不夠好。俗話說「子不教 父之過」,在孩子的培養上,家長的責任更加重大,所以我這篇文章是寫給家長看的,沒有不能成才的孩子,只有不能育才的家長。
在圍棋界有個現象,棋界高手家世不太好的數量佔了大半,這是什麼原因?根據我的觀察,家境好的小孩子個性通常比較可愛、膽子更大,但是通常在面對失敗的時候,缺乏承受力,他們會表現出種種症狀,比如不專心,得意忘形等等,不過他如何表現,其實都可以歸結於對失敗的逃避和尋找借口。我見過家長也同樣採用這樣的借口來解釋失敗,比如心理素質不好等等,這樣對小孩子的影響可想而知了。 家境貧寒的小孩通常比較沉默,但卻更自律、更有毅力,這恰恰是獲得成功最重要的元素,考慮到這個世界的複雜性,弱勢的家庭也更願意通過這條比較單純的路出人頭地。
假設每個家長和教練都能做的最好,那麼將是什麼情況了,那就是總是大部分人還是失敗者,那麼學習圍棋的意義何在呢?我想,圍棋是一種挫折教育、是一面鏡子,可以折射出家長對孩子培養上的一些錯誤,你可以發現他在輸棋時的態度,發現他在優勢下的得意忘形,或者患得患失,而圍棋教練除了專業技術的培養之外,要注意當小孩在做出改變之後要給予正向的反饋,比如發現小孩輸棋後還要纏著跟你再下一盤的時候,你這時應該讓他獲得勝利,換而言之就是要給正確的做法予以獎勵,圍棋教練應該成為幫助家長修補小孩子個性缺陷的專業人士,而不是只是想挑選好苗子的體育教練。
下面讓我們繼續解讀,「埃裡克松和他的同事們,研究了各方面的高手,包括國際象棋、足球、高爾夫、炒股、寫作、擲飛鏢、拼字遊戲和編程。將研究結果編成了一本厚達900頁的書《劍橋專業及專業技能手冊》,其結果令人驚愕:我們通常稱作天才的特性遠遠被高估了。或者說,熟確實能生巧,專業技能—不管是記憶力還是跳芭蕾、編程序、動手術—都是練出來的,而不是天生的。因而那些學習某項技能時以自己沒有哪方面天賦為借口半途而廢的人,其實他們缺少的不是天分,而是成材的願望和苦練的毅力。如果埃裡克松的結論是正確的,將會有廣泛的應用,學生們應該早早地學會按照自己的興趣去發展。社會應該鼓勵上了年紀的人去學新的技能!」
看到這裡我在想,上了年紀的人能不能學棋成為職業初段,我覺得其實是有可能的,可惜圍棋協會斷絕了這種可能,職業段位有年齡的限制。對於政策和規則的制定,協會應該有更為審慎的態度,比如中央銀行在決定利率的時候,要考慮將引發什麼樣的後果,一但看似正確政策出台,就像是下了一步隨手,像索羅斯這樣的高手就會找出其漏洞,製造出亞洲金融危機來。 我寫這篇文章的中途在小區內散了一圈步,看到很多老人聚在一起下象棋,我在想,象棋的市場真是廣大啊,象棋協會應該仔細考慮建立何種賽事制度去發掘這樣市場潛力,不要抱著金飯碗哭窮。
文章還有精彩的,「多數醫生離開醫學院的時間越長,表現越糟糕,但是外科醫生例外,因為他們佔據了精心練習的兩個要素:即刻反饋和明確的目標。 治療乳腺癌的醫生跟外科醫生不一樣,當一個醫生觀看乳房X片時,她無法確定病人是不是得了乳腺癌,只有數周後做切片檢查,或者數年之後病人有沒有發展成癌症,她才知道結果,得不到有意義的反饋,醫生的水平就會下降」。
我曾經在天地上寫過打譜是最低效的學棋方式,可是我覺得這一點受到很多人的反對,現在我告訴你真正的原因是,棋譜上的每一關鍵手,背後隱藏著很深的變化,即使這盤棋是天地上10頁的詳細評論,也難以涵蓋其萬一,你看棋譜時會產生的很多疑問,可是沒有人告訴你對或者錯,就像你看電視講棋,如果解說者總是含糊其辭,你會覺得一頭霧水。上述文章說,醫生沒有及時反饋水平會下降,下棋也如此。所以說圍棋訓練基本可以是這樣的模式進行一定數量的對局,下錯了棋,對手會給你來個印象深刻的即時反饋,然後復盤,老師將會帶給了更多的即時反饋。這樣週而復始,水平的進步就會很快。但是有一點,通常教練是無法花這麼多時間來單獨指導你的,如果有條件的家庭,可以試試這樣的方法。至於打譜,只是在空餘時間,瞭解一下最近的潮流而已,簡單的記一下,不需要去理解。
現在我們來解開為什麼多優秀球員出生於年初秘密,因為年輕球員都是按照年齡分組,這個圍棋也是一樣,當一個出生在年初,一個出生在年尾,1月出生的那個個頭更高,身體更壯、更成熟。教練會心儀哪一個呢?他或許誤以為更成熟者能力更強,但他就這麼選擇了。一旦被選中之後,1月出生的那個得到年復一年的訓練,精心練習和反饋讓他成了精英。
我在天地寫過很多關於曹薰鉉的文章,現在想想曹九段到現在這個地步倒有些奇怪,不知道瀨越教了他多長時間,記得他很快就被趕回國了,如果是這樣他倒是個天才,而李昌鎬也許就是普通之質,只不過在曹薰鉉這樣的名師培養下不能成才也很困難啊,而中國的天才更多是依賴國家隊這樣機制的培養出來的。
引自:http://www.pgs2.net/modules/newbb/viewtopic.php?topic_id=4706&forum=9&post_id=16783#forumpost1678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