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0日 星期二

[轉載] 台灣圍棋,到底缺少了什麼?

引自:http://www.yigo.org/modules/newbb/viewtopic.php?post_id=56850#forumpost56850


台灣圍棋,到底缺少了什麼?

A:「某某人家的小孩上次比賽升六段了,才小學二年級而已,真厲害。」
B:「是啊,你們家的那個特別有天份呢。哪像我們家這個,升五段之後就被Wii帶走了,心思都不在棋上了。」
C:「對了,聽說台北OO街上的圍棋教室的老師很有名,好像是職業幾段,教過很多現在的小職業棋士,誰誰誰就是從那裡出來的。我打算送孩子去那裡學棋,看有沒有機會早日升上六段。」
D:「我也聽說過,好像是個名師,不過不知道收費怎麼算、會不會太貴,聽說職業的收費都比較高。」
E:「我家的小女孩現在待的教室也挺好的,雖然老師不是職業級的,但是看著他一年從乙組升到四段的速度,其實我們都很滿意了。現在每週讓她學鋼琴、游泳跟圍棋,想多方拓展她的興趣。等寒暑假時間比較空,再考慮安排她去上職業老師的課程,看會不會進步更快。」

有沒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呢?

這就是大部分家長在小孩比圍棋比賽時,坐在休息區的對話。乍聽之下好像沒什麼特別,但不知是否有人發現,這幾句對話,透露出了些許令人擔憂的事實。

家長只注意到孩子去圍棋教室棋力進步了多少。

又有幾個家長會去想,孩子去圍棋教室除了棋力進步,還學到了什麼?

小時候參加海峰盃,開賽前全場齊聲大喊「請多多指教」,互相敬禮的禮貌到哪裡去了?在圍棋教室裡,孩子們直挺挺的坐在棋盤前用心對奕的模樣,什麼時候開始變成了互相丟棋子、打鬧的遊樂場?從前當老師百忙中撥空指點我們棋盤上的問題時,哪個孩子不是專心的聽講,努力消化老師給的新知;現在呢?那個指點的對象不變,只是有時候換成了助教,孩子們開始蠢動,有時老師或助教眼尖發現孩子的問題,無暇多想就馬上告訴孩子,孩子會開始說「好啦好啦,可是我就是想下這裡啊」「我知道啦,你不要講啦,被他(指對手)知道怎麼辦」「是喔,我這樣下也可以啊,反正他(指對手)還不是不會應」

是這個社會病了?還是圍棋教育從根本出現了問題?

「孩子們玩玩沒關係啦,棋有進步就好。」
將小朋友在教室禮貌上的問題反映給家長,部份會得到這樣的回應。
「沒關係啦,棋力進步之後應該慢慢就會改了。」
將小朋友棋藝上的問題反映給家長,也曾經聽過這類的說法。

好吧,如果這些只算是地方上的一些異數,還不足以令人為此擔憂,那下一個事實或許會願意讓人稍微注意一下。

近年網路發達,網路圍棋平台開始雨後春筍般的冒出。現在看棋,還能夠擺變化圖給所有一同看棋的人分享。有一天,在一盤網路九段高手的對局室裡,有位棋力標示25k的「弱雞」發了一個變化圖,開始有些帳號前寫上2k、1d、3d的人們開始批評這隻「弱雞」擺的變化圖。「25k擺什麼變化圖!」「ㄟ,你真的看得懂棋嗎?」於是「弱雞」登出帳號了,換回自己掛著8d棋力的帳號進到了另一個對局室,又是一盤網路九段的對局,這次「弱雞」又發了一個變化圖,這次對局室裡的聲音變了。「這著好妙,我都想不到,8d好強喔。」如果實戰演變結果還跟變化圖一致的時候,就會聽到「太厲害了,跟實戰對局一樣耶」。

看完這個事實您想到問題所在了嗎?
什麼時候開始只有棋力高的講話才是「對」的?
什麼時候開始孩子的教育變成「對方棋比你高,講的話才要聽」?

腦筋動得快的人這時候反駁了。
「不要以偏概全,大多數的人還是看得懂的,他們只是沒說話而已。」

看到了嗎?台灣圍棋到底缺少了什麼?

聲音。我想我們需要的是聲音。
是孩子們的聲音。
是家長們的聲音。
是老師們的聲音。
是所有棋友的聲音。
是所有關心圍棋發展的聲音。

圍棋教室,除了孩子們吵鬧的聲音、老師助教管秩序的聲音,更需要家長跟老師溝通的聲音。
比賽場上,除了孩子們喧嘩的聲音、主辦單位管制的聲音,更需要願意提供比賽建議,作為未來辦比賽改進的聲音。
網路上,除了轉貼討論各項賽事成績的聲音、讚美棋手們優異成績的聲音,更需要討論如何讓整個圍棋環境更好、更進步的聲音。

但我們卻慢慢開始聽不見這種聲音。

現在開始有些家長把圍棋教室當成安親班,只是公式化的接送小孩,小孩的心態也就變成了認為圍棋教室就是讓自己去玩玩的地方。既然只是來玩,就不想有人管;有人管,就不想來。有幾個家長願意在接送孩子的時候,花個2、3分鐘跟老師討論一下孩子的學習情況?更甚者,有人接孩子的時候連個人影也見不到,只是按個鈴叫孩子下樓回家了。圍棋教室之所以不稱為圍棋安親班,就是希望除了讓孩子學會下棋,也要學一些安親班不會去重視的東西。如果只是要學習如何下完一盤棋,把基本規則弄懂,那來圍棋教室的意義實在不大,因為圍棋教室除了教孩子下完一盤棋,弄懂基本規則,還希望孩子學習一些下棋的禮儀規範,提供孩子更多讓棋藝進步的教學內容。

請問家長們是想讓孩子學一項才藝,還是學一個可以打發時間像玩井字遊戲一樣的下棋遊戲?

網路圍棋論壇上近幾年開始層出不窮的筆戰,一定要講到一方頭破血流,硬是要分出勝負才肯罷休。當事者罵得兇,旁觀的冷眼以對。事後才有些言論說,其實只是少部份人的觀感,大部分人還是贊同誰誰誰。請問何謂「少部份」?何謂「大部分」?「整體」又該怎麼算?是所有跟圍棋有關的人嗎?還是關心某項討論內容的人?或是有參與討論的人?

中國人說「沉默是金」。

沉默,又怎會是金?

有好的建議不提出來,大家都自認是小角色,講出來又怕被抨擊,又覺得反正遲早有一天,真正有權利的人總會發現這些缺失,所以選擇了沉默。對於網路上某些從正常討論延伸到筆戰的討論文,無論那一方論點才是對的,總有自己認同的部份吧?不鼓起勇氣把認同處說出來,反而在事後或是私底下告訴筆戰雙方的某一方說,「其實我認同你」。這樣對其中一方雖然是種鼓舞,但你們的聲音,卻從未讓人聽見。

小時候在國外,老師問問題,大家總是搶著舉手回答,因為我們都知道老師希望我們勇於發表意見,而且答對還會給我們適當的獎勵。在台灣,老師問學生問題,全班總是搶著沉默,每個人都生怕被抽起來回答,因為我們知道搶著發表意見的是異類,而且答錯老師還會罵得兇。「沉默是金」麻~

發表意見本身根本沒有錯,而且更應該鼓勵多多發言。錯在發言之後,老師們或是網友們不理性的回應,如果只是意見分歧,討論總是無傷大雅,也能讓當事人之外的其他觀眾,對於那項議題有更多的認知。

現在很多家長願意在網路上建立部落格,公開的紀錄自己孩子的學習狀況,並不時的在部落格上發表一些自己對圍棋界的看法跟認知,甚至是一些很有用的建議或精闢的見解,互相交流、打氣。這就是一種聲音,一種溫暖的聲音,一種讓人期待的聲音,一種可以帶動台灣圍棋風氣的聲音。

除了默默為大家共同熱愛的圍棋付出,適時的發出每一個人的聲音也是很重要的,每個家長或孩子的聲音,都是圍棋教育的珍貴資產。每發出一次聲音,就是在幫助把這無形的資產有形化。每一次的沉默,只是圍棋教育又一次的損失。

請關心圍棋的人們一起為台灣的圍棋努力。

註:原文刊載於PGS圍棋站,作者匿名(gues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